專注IE改善的陳劍煌,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待人和善,充滿正能量。2017年南江IE組剛成立時,面對毛衫類IE技法可借鑒經驗少的挑戰,作為負責人的陳劍煌充分運用自身熟練的織機技術經驗,帶領團隊深入現場觀察研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進行工藝改善及流程改善,不僅有效保障品質,還降低生産成本、減少浪費,提高生産效率。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改善是要有的放矢,要深入到現場去,要沉到操作中去思考。縫挑工序更多的還是依賴于人工操作,也是現在毛衫生産的瓶頸難題,劍煌就将縫盤和挑撞作為改善的切入點,安排我們IE組成員去一線學習縫挑工藝;到各個工位熟記縫挑吊挂線上員工的姓名和長相,也讓她們認識了我們,知道IE是來幫助大家的;針對每批每天每人進行秒表測時,讓我們對員工技能水平有深入了解,方便在錄像時快速選定合适的人員。這些前期準備工作為與現場員工有效溝通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改善注重及時性,所以劍煌要求我們在吊挂轉款後詢問員工有那些操作不便需要改善的地方,她們也會主動反映問題——織片和間紗同色不好做,特别是做黑色……員工有反饋,我們馬上通知劍煌,他不管多忙都會盡快趕到進行評估,再找到負責生産衫片的機台,進行改善調整;改善後的織片他還要拿回車間,詢問一線管理及員工是否可行、是否還需再次調整。
通過實踐,劍煌意識到,從大貨中反映出可改善的問題再進行改善時已經成了事後改善,有些批号因為單量小,等到縫挑部門開始運作時,電機已經織好衫片,改善已經來不及了,于是他提出改善要從源頭開始。于是我們的改善工作開始走在了前面——即辦房複辦進行錄像分析,收集做辦員意見反饋。
改善不僅要保障質量的穩定,而且要全方位思考。在四平胸貼由帶仔機更改為電腦橫機織片的改善中,原工藝流程為:織片—燙貼—畫貼—縫胸貼—穿貼咀—點位—釘鈕、開鈕門。改善後為:織片(套針)—縫胸貼—釘鈕、開鈕門。此工藝的創新不僅縮減了流程,還節省了成本,并降低手工的品質問題。但是由于電腦橫機織開針極少的四平貼也有工藝難點,如時間長、坎毛難調、字碼難控制、走字碼、套針易斷針、縫盤刮邊難等。針對這些問題,IE小組通過研究,從速度、刷針動作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整,節省20%的時間;設定坎毛調機作業指引書,從穿紗方法、紗咀高度、紗咀角度進行控制;用可變度山微調出紗調緊、入紗放松來改善走字碼問題;開針由原來的四平空針更改為單邊空針,在用可變度山微調調整字碼松緊,縫盤刮邊可做到不停盤;毛料過蠟,可穩定套針和字碼。最終将改善落地,并取得了良好實效。
IE改善是承上啟下,小小的改善需要改善者付出很多精力。劍煌很細心、耐心,也肯鑽研、肯嘗試,最重要的是他的責任心和正能量,持續影響了更多人。在淡季時,劍煌會組織IE課程培訓,培養一線管理人員的IE意識和技能——隻有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參與改善、集思廣益,改善才會有多種可能,才會更好。
劍煌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目前IE改善在南江公司運作過程中有了顯著的效果,IE改善的思想潛移默化影響着每一個人,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南江公司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如今一線操作員工隻要一看到異常,便會自發提出來。員工主動參與改善,也是我們推行IE改善的初衷。
IE改善不僅是打通降本增效的最後一公裡,也是團隊凝聚力的體現,也是企業活力的象征。全員加入改善的現在,劍煌仍不忘初心,繼續追求合理的改善,希望他能取得更多成績,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