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競争激烈,高效地工作和事半功倍的工作結果成為更多職場人的追求,工作效率也成為體現個人能力的關鍵指标。
如何有效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些自己的方法。在太和南源工作的幾年裡,經過不斷總結和優化做事思路,現在的我對日常工作内容逐漸駕輕就熟,工作效率較之前也有大幅提高,我将這些方法總結為以下六點。
1.做任務跟蹤列表。
以資料管理為例,我做的客戶資料有一半是由别的部門提供,比如QA辦、輔料卡等實物資料,均需要營業寄出給我。這些資料營業往往無法一次性全部提供,而是随着生産階段的推進而陸續寄出。舉例來說,一份輔料卡包含主唛、洗水唛、美國單價錢牌、日本單價錢牌等等多達十幾種輔料,而不同種類的輔料收到時間均可能不同,給記錄、歸檔、查缺補漏增加不少工作量。對于這些資料我會建立一個資料跟蹤表格,針對未收到的資料,以日曆的形式标注最遲應收到日期,從而提醒自己及時跟進。這樣既省去了經常對資料查缺補漏的時間,又避免了錯過追複資料的時機,影響後續的驗貨工作。任務跟蹤管理不僅方便自己記錄歸檔,也讓其他相關同事能夠快速了解事情進展及物料準備,提高了需要信息共享和協調配合的工作效率。
2.下班前寫下第二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工作思路。
由于今年工廠訂單較多,工作量十分繁重,即便每天像陀螺一樣不停轉,卻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時候光想到第二天有那麼多的工作任務,便會感覺壓力極大,焦慮不已,甚至不自覺地拖延工作進度。而如果我在一天結束之前,花十分鐘考慮、記下第二天的待做事項,心理狀态便從混亂焦躁轉變為梳理、計劃的冷靜心态。做計劃讓我們重新獲得對事情的控制感,可以極大地緩解焦慮;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即便我們已經不再關注計劃内容,但大腦潛意識卻已經開始默默計劃如何開展各項工作,理順工作思路,幫助我們從容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3.要事第一:對工作進行優先級排序。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是學習自我管理的聖經,史蒂芬·柯維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要事第一的法則。按照重要、緊急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分成4類,針對不同類别的事情分配相匹配的精力(如下圖)。
日常工作應關注重要任務,對于不重要的工作則盡量避免。盡快處理緊急重要的事情,然後将剩下的時間留給重要但不那麼急迫的事,專注地學習、創造、産出。如果無餘力處理緊急但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尋找替代辦法,比如交待給其他人去做,或者另排計劃。每個人可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固定的,舍本逐末或者顧此失彼都不是掌控的體現。
做不到要事優先的員工往往花65-80%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緊急但并不重要的事情上,每天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焦頭爛額,而對真正重要的事情卻不停拖延推诿,以緻于逐漸丢棄了核心工作,盡管看起來忙碌不停,卻毫無産出,也無法獲得進步。(未完待續)